近几年,我们积极开展“双先”风采行大型采访活动,加强宣传报道载体建设,浓厚关工系统宣传文化氛围,取得了一些共识和经验,受到省关工委的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
一、“双先”风采行大型采访活动,是推进基层关工委“双创”活动开展的重要工作方法
长期以来,我市关工委在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关工工作系列讲话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牢把握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有组织、有计划、有声势的加大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关工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深度融入上擂鼓助威,在主动适应新时期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需求上做好文章,在全面构建关工工作宣传机制体制上下实功夫,扎实有力的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心下一代的良好舆论氛围。在市委的重视下,市关工委与市委宣传部共同制定了《宿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的意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设立了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协调委员会。协调委员会由市关工委一位分管领导任主任,市委宣传部一位副部长任副主任,市文明办、市电视台、市拂晓社负责同志为成员,具体落实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计划实施、任务完成、总结表彰,是全市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的指导和办事机构。根据多年的探索和总结,我市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建立了党委重视、宣传部门主导、主流媒体参与、有关部门支持、关工委组织协调的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长效机制。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把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纳入每年的宣传工作计划,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在市委宣传部和市关工委的协调下,市内各主流媒体与关工组织建立了经常性的信息沟通渠道和联系方式,并在媒体上开设专栏、专题。市委宣传部会同市关工委每年召开一次全市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表彰先进、部署任务。市关工委切实加强关工宣传报道队伍建设,多渠道构建宣传阵地,为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营造载体,把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渗透于整个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去,确保了我市从上到下关工委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宣传工作跟进,实现了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展中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影像,报纸有新闻,刊物有图文,群众有口碑。
习近平总书记“8.25”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给新时代的关工委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提出了新的要求,关工委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关工宣传工作怎样更加贴近关工委自身的发展需求,助推关工委扎实开展、协调发展,成为新时代关工宣传工作的重要课题。我市关工委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2016年,市关工委主任刘统海同志聚焦宣传工作不能满足广大五老和基层关工委对自身发展的渴求这一突出问题,针对如何发挥“双创”工作的带动功能,提出宣传工作的重点要始终放在抓基层、打基础、树标杆这一事关关工委发展的关建环节上,以“双创”为平台,以提高基层关工委组织力和战斗力为目的,借力电视台宣传容量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传播功能,在“双创”活动中,开展“双先”(关工先进集体、“五老”先进个人)风采行大型采访宣传报道活动,并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方法长期坚持开展下去。我市“双先”风采行大型采访宣传活动已开展了四年,四年的“双先”风采行实践,社会反响强烈,广大“五老”热议,基层关工委有了标杆,效果超出预期。
二、开展“双先”风采行采访活动的基本做法
(一)建立市关工委、市电视台联合开展”双先”风采行大型采访活动长效机制。每年年底,全市“双创”活动评选总结工作结束。市关工委及时发出通知,要求各县区、市直、三园区关工委在当年的评选中,选取事迹突出的1至2个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2至3名“五老”先进个人,作为市关工委采访对象,并搞好资料准备。之后,市关工委驻会领导、市电视台记者组,分赴县区、市直、三园区开展采访活动,采访时间约10天左右。
(二)上下联动,将采访和调研融为一体,把宣传和推动“双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每年“双先”风采行大型采访活动,市关工委主任刘统海、常务副主任胡兴超都坚持随采访组活动。“双先”风采行采访组每到一地,县区、市直、三园区关工委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都随同采访组深入基层参与活动。每到一地,记者组的同志开展采访。市、县、区关工委会同基层关工委、部分“五老”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大家开展“双创”活动的体会和建议,听取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和开展活动的情况,挖掘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双先”风采行采访活动将采访和调研融为一体,用事实说话,不仅展示了基层广大“五老”的风采,而且通过随队采访,生动具体的了解了“双创”工作开展的情况,为下一年度的“双创”工作和怎样加强对基层关工委工作的指导提供了依据。四年“双先”风采行大型采访活动,共召开28次座谈会,约600个五老和基层党政领导参加了座谈。四年大采访,广大“五老”高尚的情操、感人的事迹深深感动了采访组的记者,他们不怕辛劳,深入群众、学生、困难群体中,一丝不苟的记录“五老”的足迹,编制了一组组高质量、有说服力的画面。
(三)集中播出。每年采访结束,市关工委与市电视台都认真研究播出的意见,商定每年1——2月为集中播出时间。在这一期间,市电视台每天在黄金时段新闻频道连续播出,并在第二天早晨6时和中午12时进行复播。市电视台将播出计划和时间打印出来,交给市关工委办公室,市关工委即转发县、区、市直、三园区关工委,安排基层关工委成员收听收看。
(四)收听收看。市关工委每年都认真收看“双先”风采行报道;县、区关工委对收听收看”双先”风采行新闻十分重视,要求各基层关工委不但收听收看,而且要组织讨论,见贤思齐,对照先进,认真学改。“双先”风采行大型宣传活动,由于宣传集中,氛围浓厚,效果超过预期。四年来,全市关工系统每年约有近万名“五老”收看了“双先”风采行新闻。“双先”风采行不但成为宣传片,也成为教学片,助推基层关工委看到了差距,提高了认识,寻找了办法,完善了自我。
三、“双先”风采行大型采访活动,助推基层关工委工作扎实开展
(一)“双先”风采行用鲜活的典型宣传,集中总结推广了基层关工委“双创”工作先进经验,实现了展示“五老”风采和引领基层关工委工作健康发展的完美统一。四年集中采访报道的29个基层关工委先进集体、36名“五老”先进个人,根植基层,立德树人,用事实说话,像一面旗帜,可学,可复制。砀山县官庄坝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张古典老人,常年奔赴在关心下一代事业中,到处都留下他关爱青少年的事迹。虽然这位老人已经去世,但他的精神传给后人,今天的官庄坝镇关工委沿着他的足迹,把关爱青少年的工作继续开展得红红火火。泗县大杨乡关工委成员、72岁的赵贤军同志是一名伤残退伍军人,他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中,默默守护着坐落在大杨乡杨集村387名淮海战役牺牲的烈士墓地——泗县关工委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十几年来,已数不清到底有多少孩子和成年人来这里听他讲烈士的事迹。这位关工战线的“五老”的事迹感天动地,被评为省、市关工系统十佳“五老”,被授予“安徽好人”、“中国好人”的光荣称号。埇桥区朱仙庄镇关工委,是一个老先进典型,他们的事迹在各大媒体广泛刊载。近几年,他们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方式,建立微信平台,抓住家长、学校、社会三个环节,运用本地红色资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注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交流中,使网络成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手段。萧县白土镇因白垩土而得名,早在唐宋时期就是制瓷中心、饮誉遐迩的名镇。这里留下众多乡贤和名人的足迹,如孔子、刘邦、刘裕、王安石、苏东坡等。胡锦涛总书记曾视察白土镇。白土中学关工委挖掘历史“活化石”,把这些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素材和对青少年进行乡史、乡情、爱国爱家教育的教材,使学生知史明志、识乡恋土、传承文明、爱国爱家等等。采访中这样的典型还有很多,通过对这些典型的宣传,使广大“五老”对做好基层关工委工作的底气更足。
(二)“双先”风采行引领和推动了基层关工委建设的完善和发展。“双先”风采行推出的先进典型,几年来,在全市关工委系统引起了热议,以县、区、市直关工委牵头,我市关工系统内的互学活动密集开展。泗县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工作,不仅实现了全覆盖,而且有创新发展,典型多,有示范意义,市内各县区关工委都组织力量去学习取经。萧县基层关工委建档立卷工作扎实,组织化程度高,各县、区关工委都带领基层关工委前去学习考察。市直关工委班子建设、品牌建设、文字积累上台阶,砀山、萧县关工委专程来借鉴学习。我市民营企业关工委推出的先进典型纷纷为各地效仿,四年中,全市共组织五次互学活动,推进了民企关工委的组织建设。一些先进的乡镇关工委更是各地考察学习的重点。这些互动观摩,经过学习消化,我市基层关工委协调发展明显加强,基层关工委组织覆盖面不断拓展、延伸,基层班子建设明显改善,基层“五老”骨干队伍逐步壮大,“双创”工作更加扎实开展,基层组织自身建设全面加强,保障措施确立,工作条件改善。
(三)“双先”风采行成为我市关工宣传工作的重要品牌。“双先”风采行,讲好了基层关工委和广大“五老”“夕阳红”的感人故事,揭示了关工委有活力、有位置、能持久的根本所在,初步总结了关工委在新时代开展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让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更加了解了关工委的性质和作用。通过“双先”风采行采访宣传活动,诠释了有为才有位、有为才有带的道理,看到了基层关工委开展工作必须稳定、巩固一批“五老”骨干队伍的重要性,展示了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怎样为关工工作服务,不仅能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舆论支持,而且能为关心下一代创新发展插上攀升的翅膀。”双先”风采行大型采访活动已逐渐被打造成为我市推动基层关工委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工作品牌,我们将作为关工宣传的好形式,继续总结完善,长期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