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关工委打造“用法施爱·护苗成长”青少年法治教育品牌启动以来,我们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周密部署、四举并措,推进各项工作向深向实。
一、抓组织领导,法治教育有序有效
一是坚持高位推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将青少年法治教育纳入全县“八五”普法规划,纳入“依法治县”年度目标任务,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成立以县委副书记、县委政法委书记任名誉组长的青少年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县关工委、县综治办、司法局、教体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把普法教育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建立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运行机制,形成县关工委主动作为,学校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关爱教育青少年的大格局。二是坚持组织覆盖。以提升关工委“三基建设”和战斗力为重点,着眼破解制约基层关工委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协调解决好工作场所、工作经费、人员配备等实际问题,切实加强基层关工委组织覆盖面,打通学校、乡镇和村居的渠道和瓶颈,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合力。三是坚持目标引领。以积极争创全国青少年法治安全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先进乡村(社区)示范区为抓手,以实现“一降两升”(“一降”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下降,“两升”未成年人犯罪后改好率上升、“五老”结对帮扶青少年数量上升)为目标,全面推进“用法施爱·护苗成长”教育活动,投入15 万元购买法治教育读本,建立法治教育活动报告团,选配法治副校长53 名,加强扫黄公园、禁毒公园、家教馆等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2023年5月,全省“法治关爱、护航成长”活动在我县举办,标志着全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又上新台阶,我县已连续两年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县”荣誉称号,13所学校荣膺“全国零犯罪学校”称号,17个行政村(社区)荣膺全国青少年法治宣传先进乡村 (社区)。
二、抓能力建设,宣教队伍有力有为
一是多学提能力。针对新时代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和权益保护面临的新任务,积极举办关工委主任、五老骨干、关工委干部等不同层次的培训班,组织18人次赴金寨县、霍邱县参加全省关工委青少年法治教育业务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各类培训、研讨交流,加强工作人员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培养。几年来,举办培训班、报告会50多场次,关工委系统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能力素质和整体工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二是多措引人才。注重引进年轻人才,提高法治宣讲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遴选一批平均年龄 30岁左右的从事政教工作的优秀干警,担任法治宣讲员,充分发挥学历高、业务精、知识广、热情高等优势,创新宣讲方法,使用图片、影视资料、典型案例,声情并茂、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授课效果非常好,得到广大师生一致好评。目前,法治宣讲员队伍扩充到103人,郑子如等15 人分别获得“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个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优秀辅导员”“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三是多方聚合力。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组织从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政法战线上退下来“五老”人员,成立“法治报告团”,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他们立足自身的工作经历、专业专长和丰富阅历,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2024年10月我们组织县教体局、县法院“五老”到滁州市特殊教育中专学校,举办聋哑儿童、肢体残疾儿童法制教育报告会。近年来,举办宪法等宣传教育报告会112场次,受益6万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45万份,图书9.2万册,引领青少年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此外,我们积极整合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资源,推动工作融合、力量聚合,完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局面。
三、抓普法教育,宣教活动有声有色
一是宣教内容多元化。在重点抓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治宣传教育的同时,积极引入一些中国少年英雄故事,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向青少年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民族复兴的故事。依托半塔红色教育基地,把红色基因传承教育有机地融入法治宣传中,让红色基因牢牢根植在青少年心中,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阳光中学(六)2班学生参加巡回法庭对网络诈骗案审判后,学生们在心得体会中写到:手机只能用来学习查资料,决不能上网干坏事。二是宣教形式多样化。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组织开展演讲比赛、书画创作、模拟法庭、征文比赛等活动,使法治宣传和实践相结合,一改以往单调枯燥的宣传方式,进一步提高法治宣传活动的趣味性,不断提高青少年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我们积极组织全县文艺人才创作法治文化宣传题材,已创作法治宣传作品 11部,开展文艺演出 50 多场,进一步厚植青少年法治观念。今年6月,家住七里小区一位二年级9岁男童主动找到城南派出所警官,报告自己前天把一位同学眼睛打出血,昨天听关工委爷爷作法治报告时说,打人致伤属校园欺凌,是违法的,我保证改正。童言无忌,学法、法守已在儿童们心中扎根发芽。三是宣教层次多维化。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注重学习融媒体知识、掌握融媒体宣传手段,用好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充分发挥公众号、微信群和工作网站,不断扩大宣传面,在各类媒体上发表青少年法治宣传报道350余篇,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火炬等均有采用。在推进“互联网+关工委”宣传方式的同时,我们注重线下宣传,着力宣传特色工作和典型案例,制作法治宣传展板80余块,在全县中小学巡回展览,创办并刊出《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简报和《来安关工报》100余期,打造宣传矩阵,全方位扩大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四、抓调查研究,“五老”在法治教育有光有热
一是每年一个专题开展调查研究。2023年8月,我们针对外地未成年人流窜到我县境内实施违法犯罪,形成作案地与原户籍地或长期居住地分离,与未成年人监护、管护、教育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分离等问题,进行专项调查,形成高质量调查报告,着力解决这些未成年人受公安部门轻处返回原籍后,监护人的监护责任、学校的教育责任、村组社区帮教转化责任难落实问题,引起县检察院高度重视,他们与扬州市广陵区检察院会签《关于附条件不起诉异地监督考察合作框架协议》,与南京市鼓楼区检察院建立刑事案件线索移送与联合办案协作机制,实现保护未成年人跨省合作。二是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挑选305名有家庭教育特长“五老”,开展百场家庭教育进万家活动。县财政每年拨款18万元,用于家长学校开展活动,2024年全县53所家长学校开展120节,参加学习的家长1.7万人次。为进一步贯彻《家庭教育促进法》,开展第五次“体现三个注重”家教成果征文比赛,编撰第五期《家教之窗》,作为教材赠发各级关工委。三是发挥“五老”帮教作用。组织县直单位百名“五老”结对帮扶210名家庭困难孩子;投入20万元,会同县委组织部、县妇联组织243名党员爱心妈妈,与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结对关爱,重点帮教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县西门社区刑满释放青年孙某某,社区“五老”帮教小组对他不歧视,多次与他沟通,帮助联系一家汽车修理厂,让他在厂里学徒,每月有工资,既为家里增加收入、又学了一门自己喜欢的手艺,从根本上实现好转。目前,全县失足未成年人思想教育有“五老”教、家庭困难“五老”帮、理想信念“五老”竖、不良品行“五老”纠,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不落下一个青少年。